藏在胡同里的"未来学校"沿着东四三条的青砖灰瓦往里走,拐角处突然冒出的彩色玻璃幕墙让人眼前一亮——这里就是1418tes处小学。这所占地仅8亩的学校,把老北京四合院改造成科技感十足的智慧教室,胡同墙面挂着学生编程控制的led艺术装置,传统门墩旁立着3d打印的机器人模型。 你可能想不到,这里的每个教室都藏着"机关":
没有铃声的课程表走进1418tes处小学的教学楼,最让人惊讶的是完全听不到上下课铃声。取而代之的是智能手环的震动提醒,这个由六年级学生参与设计的系统,还能根据课堂内容自动调节教室灯光。他们的课程设置更是打破常规:
这种跨学科教学让知识变得"看得见摸得着"。五年级的张同学说:"上次我们改造旧物回收站,既算了工程预算,又写了倡议书,最后还做了个宣传短视频。" 家长也能当"客座教授"1418tes处小学的家长群可能是全北京最活跃的。学校把周边社区变成了延伸课堂:
去年毕业季最火的"胡同守护者"项目,孩子们不仅整理了20位老街坊的口述史,还设计了10款胡同安全指示牌。现在走在附近胡同里,随处可见画着卡通形象的消防提示,这些都是学生的作品。 老师们的"充电站"在这所学校,教师办公室更像创客工作室。每个老师都有本"跨界手册",记录着他们在周边博物馆、科技馆甚至老字号的进修经历。教语文的王老师刚在茶叶店学了三个月茶文化,现在她的作文课能带着学生边品茶边写作。 教师团队还自发成立了"教学实验室",每月推出创新课程模块。最近开发的"城市探索者"系列,把北京中轴线申遗内容转化成12个主题任务,据说已经被多个学校借鉴。 小校园里的大世界虽然面积不大,但1418tes处小学的"无边界"理念让人耳目一新。他们的屋顶农场产出的小白菜直供社区食堂,地下室改造成的vr实验室能模拟故宫修缮现场,就连校门口的传达室都兼具图书漂流站功能。 毕业生李同学的母亲感慨:"孩子在这里学会了用数学算菜价,用英语介绍四合院,还能编程控制胡同路灯。上次带外国客户逛胡同,他当起小导游比专业解说还生动。" 参考文献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