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座机铃声成了丧钟1998年录像带店老板接到一通深夜投诉电话:"看完你们这盘录像带,电视机突然冒雪花,家里电话响个不停..."这个都市传说般的真实事件,成了导演中田秀夫打造《午夜凶铃》的灵感源头。如今智能机占满口袋的00后可能很难理解,当固定电话主宰通讯的年代,突然响起的午夜来电本身就有种毛骨悚然的仪式感。 披头散发背后的视觉心理学贞子从井里爬出的经典镜头,导演特意要求演员不用任何特效化妆。"就让她保持最原始的状态,刘海缝隙里能看到眼睛,但看不清全脸——这种暧昧感才是恐惧的源头。"纽约大学视觉认知实验室做过测试:当人们看到遮挡面部的长发形象时,杏仁核活跃度比直面鬼脸高37%。我们的大脑会陷入补全模式,自动生成更可怕的想象。
被诅咒的媒介简史从录像带、数字光盘到流媒体平台,贞子的传播载体堪称媒介进化史:
厕所镜子与手机屏幕某视频网站统计,凌晨观看《午夜凶铃》的观众,有78%会突然锁屏或调亮屏幕。精神科医生石田彻的临床记录显示,2016-2023年间,因深夜刷到恐怖短视频导致不敢独处的案例增加4倍。当智能手机成了新世代的外接器官,贞子的诅咒正在以更隐蔽的方式完成赛博附身。 参考资料:日本映画产业振兴机构年度报告(2023)、nhk昭和消费文化特辑(1999)、东京都精神医疗中心档案室节选(2024.03) |